首页 > 科技快讯 半导体龙头业绩“井喷”,国产替代有望成新增长点
半导体龙头业绩“井喷”,国产替代有望成新增长点
2025年04月16日阅读人数67426
4月15日,中国半导体行业龙头公司韦尔股份和瑞芯微相继公布2024年度业绩,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公告显示,市值接近1500亿的韦尔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市值超645亿的瑞芯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46.9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341.0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了解,韦尔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芯片设计业务的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设计技术服务、半导体代理销售和半导体设计销售。根据咨询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韦尔股份是2024年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
具体来看韦尔股份的收入结构,其202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56.7亿元,同比增加22.43%,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99.76%。其中半导体设计业务产品销售收入为216.4亿元,同比增加20.6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4.3%;半导体代理销售业务收入为39.39亿元,同比增加32.6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5.34%。可见,除了对收入贡献微乎其微的半导体设计技术服务业务,其他两大主营业务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对于这份喜人的“答卷”,韦尔股份在年报中解释称,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复苏,AI推动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汽车智能化加速,行业整体进入上行周期。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持续导入、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等因素的驱动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实现明显增长,营业收入规模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公司通过产品结构性优化与供应链梳理增效,实现毛利率的改善和净利润的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瑞芯微的高增长业绩则来源于其依托AIoT芯片“雁形方阵”的布局优势。2024年,瑞芯微在旗舰芯片RK3588带领下,以多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组合拳,促进AIoT多产品线的占有率持续提升,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机器视觉、工业及行业类应用等领域,而且以RK3588、RK356X、RV11系列为代表的各AIoT算力平台也实现快速增长。
瑞芯微在业绩快报中表示,2024年全球电子市场需求复苏,AI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带动了公司长期深耕的AIoT各行业的全面增长。
此外,瑞芯微还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亿元到2.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32亿元到1.57亿元,同比增长196%到233%。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韦尔股份和瑞芯微,近期还有多家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公布了大幅度增长的业绩。
例如,芯朋微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65亿元,同比上升23.6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上升87.18%。按单季度数据看,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为2.57亿元,同比上升28.41%;归母净利润为3409.11万元,同比上升6322.54%。
澜起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213.1%。且预计2025年一季度将实现营业收入约12.22亿元,同比增长约65.78%;将实现归母净利润5.1亿至5.5亿元,同比增长128.28%至146.19%。
半导体行业能有如此亮眼的业绩表现,究其原因,既受益于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的推动,更是中国企业在AI和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抢占技术高地的缩影,叠加地缘政治博弈下国产替代的加速突围。
而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复苏,与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密不可分。根据Canalys发布的研究数据,得益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等创新技术所带来的智能手机升级的需求,以及亚太、中东、非洲和拉美新兴市场在大众市场价位段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明显复苏,年度出货量达到12.2亿部,同比增长7%。各季度出货量持续稳步攀升,已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增长。中国信通院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3.14亿部,同比增长8.7%。
受益于此,2024年韦尔股份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收入约为98.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01%。
同时,汽车电子正成为半导体企业的新增长极,近年来汽车智能驾驶渗透率加快,释放大量需求。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全球累计汽车销量达9060万台,同比增长1.8%。虽然面临着宏观环境带来的压力,全球汽车市场表现仍然较为稳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
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推进,汽车制造商正不断加大在自动驾驶、车联网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投入。这些技术创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推动了汽车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随着自动驾驶系统及舱内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快速渗透,车载摄像头的需求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基于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车载摄像头正在向高清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以满足消费者对驾驶体验和安全性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受益于此,韦尔股份2024年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达到约5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85%,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目前,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加剧了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而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依然高达3857.9亿美元,且芯片国产化率不足30%,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凸显。在此背景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国产替代加速有望成为半导体行业未来的长期增长点。
中信建投表示,长期来看半导体领域的“去美化”趋势与国产化率提升的方向或将持续。美国半导体企业占据中国市场较大市场份额,但中国直接从美国进口的产品较少,主要源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分工。若未来仍以成品封装地作为原产地依据,加征关税的实际影响或相对有限。
东吴证券进一步指出,国产化是实现产业链安全的必要路径,国产企业通过 “估值提升—信心提升—资金流入—国产化率提升—估值提升”形成正向的闭环,资本市场与产业形成产融协同新范式,有望进一步增加资本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科特估”的引领下,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给予了极强的信心,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给予估值提升的配合,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的信心,“科特估”正是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定价。
推荐阅读:
专题推荐: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