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海康威视:业绩股价双承压,国内三大事业群集体滑坡,创新业务红海突围战难打

海康威视:业绩股价双承压,国内三大事业群集体滑坡,创新业务红海突围战难打

2025年04月25日阅读人数68758

安防巨头海康威视(002415.SZ)于2024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其归母净利润为119.77亿元,同比下滑15.1%。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国内三大事业群全线承压,其中公共服务事业群(PBG)收入更是连续三年出现下滑。尽管海外市场和创新业务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事业群下滑的颓势,但其创新业务深陷红海竞争,海外增长动能也逐渐减弱。同时,国内业务毛利率承压、期间费用攀升挤压公司的利润空间。

海康威视:业绩股价双承压,国内三大事业群集体滑坡,创新业务红海突围战难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海康威视在二级市场表现亦不容乐观,当前股价较2021年高位跌去近六成,市值蒸发超3600亿元。不仅如此,重仓近5年的高毅资产连续两个季度减持公司股票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海康威视:业绩股价双承压,国内三大事业群集体滑坡,创新业务红海突围战难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内业务承压,PBG收入三连降

2024年年报显示,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收入为924.96亿元,同比增长3.53%;归母净利润为119.77亿元,同比下降15.1%,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证券之星注意到,去年8月,公司管理层“大换血”。公司任命胡扬忠为董事长,徐鹏为总经理,任命黄方红为高级副总经理兼任董事会秘书,任命任金艳为高级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此次调整被称为“年轻化改革”,标志着60后的高管全部退出。

不过,在管理层调整后的首个完整季度,公司业绩情况并未有所好转。2024年Q4,公司实现营收为275.04亿元,同比下滑2%;归母净利润为38.7亿元,同比下滑26.38%,出现营利双降的情况。

从业务表现来看,国内业务作为海康威视的基本盘,为公司贡献了超6成的收入。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公司国内三大事业群--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公司PBG业务的收入下滑幅度最大。该业务主要面向政府客户,主要聚焦于公共安全、交通管理、交通出行、城市治理、生态环保和民生服务六大领域。

2024年以来,随着政府投资规模压缩,公司的公安、交警等传统业务出现萎缩,导致PBG业务收入持续承压。2024年,公司PBG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4.67亿元,同比下降12.29%,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

在企业端,EBG和SMBG业务同样未能实现增长。具体来看,EBG业务包括硬件设备和两大软件平台(海康慧拼应用赋能平台与云眸企业级SaaS平台),主要面向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客户。2024年,该业务实现收入为176.51亿元,同比下滑1.09%。

SMBG业务以中小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打造产品分销、安装和运维服务、SaaS共享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和平台。2024年,SMBG业务收入分别为 119.71亿元,同比下滑5.58%。

证券之星注意到,国内业务表现疲软之际,其毛利率也出现下滑。2024年,受市场加剧的影响,公司国内市场毛利率同比下滑了1.1个百分点,为42.63%,影响了海康威视的净利润表现。

同时,期间费用的攀升进一步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2024年,海康威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分别为120.51亿元、30.96亿元、118.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4%、11.74%、4.13%,均高于营收增速。

目前海康威视正在严控费用,公司在最新一期投资者活动中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费用增速已低于收入增速。受益于费用管控,公司在Q1的归母净利润有所改善,为20.39亿元,同比增长6.41%。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控费的操作能提升短期业绩并不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方式。

创新业务难突围,海外市场增长动能减弱

2024年,海康威视海外市场和创新业务增长的带动,弥补了国内三大事业群的下滑,最终实现个位数增长。

据了解,公司于2016年便开始打造创新业务,目前已涉及智能家居、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存储等8大业务板块。其中,海康机器人、萤石网络、海康微影是海康威视旗下三个体量最大的创新业务子公司。

在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中,海康机器人所负责的机器人业务体量最大,2024年营收达59.29亿元,占创新业务总收入的26.4%。但目前该业务的增速正逐年放缓。2022年至2024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分别为39.16亿元、49.4亿元、59.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81%、26.16%、20%。

这一下滑趋势在行业层面也有体现。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2024年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规模为221亿元,其增速由2022年的46.83%降至2024年的4.25%。在这一背景下,海康威视作为市场参与者之一,机器人业务也受到一定影响。

萤石网络负责的智能家居业务为创新业务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该业务的发展同样面临挑战。结合萤石网络的2024年年报来看,智能家居摄像机作为萤石网络的基本盘,近年来已增长乏力,该产品的收入于2024年出现下滑,为29.48亿元,同比下滑1.38%。不仅如此,受期间费用增长以及毛利率下滑的因素影响,萤石网络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52%,为5.04亿元。

对于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而言,如何在红海市场突围也是一大难题。在智能家居板块,不仅小米、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品牌也在持续发力;汽车电子业务则面临新能源车企(特斯拉、小鹏等)和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大陆集团等)的双重压力;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施耐德电气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则占据主导地位。

结合财报来看,公司的创新业务虽经历多年发展,但尚难与公司的安防主业相抗衡。2024年,公司的创新业务实现营收224.84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不足25%。

此外,虽然公司海外市场表现持续优于国内业务,但增长动能已呈现减弱趋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分别为262.75亿元、289.68亿元、318.95亿元,增速分别为19.51%、10.25%、10.1%。

股价低迷,高毅资产减持引关注

证券之星注意到,随着海康威视一季报的披露,私募大佬冯柳的最新持仓也浮出水面。

2025年一季报显示,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当季减持3595万股,持股数量降至3.5亿股,持股比例降为3.79%。这已是该基金连续两个季度进行减持,累计减持超6000万股。

证券之星注意到,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基金位列海康威视前十大股东已有近5年时间。2020年第三季度,高毅邻山1号基金以2.31亿股持股数量、2.85%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的第五大股东。当年年末,冯柳所持公司股份进一步增至2.5亿股。

2021年7月,海康威视股价创下67.94元/股的历史新高后持续回落。面对股价下跌,冯柳选择逆势加仓,曾在2022年Q1至Q3连续三个季度增仓。截至2024年9月末,冯柳持仓数量已增至4.12亿股,持股比例为4.46%。

作为海康威视的重仓股投资者,冯柳连续两季度的减持行为引发市场关注。冯柳此番减仓被不少投资者解读为“底部割肉”。结合公司股价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4月25日收盘,海康威视股价报收28.18元/股,年内累计下跌8.21%,与2021年高点相比已跌去近六成,当前市值为2602亿元,较峰值蒸发超过3600亿元。

此外,根据数智研究社综合冯柳两次主要建仓海康威视的时间,预估其买入价格约在33元/股-40元/股的区间。在不考虑分红因素的情况下,结合公司最新股价及冯柳持仓数量进行粗略计算,冯柳的浮亏金额在16.87亿至41.37亿元区间。(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推荐阅读:

浙江富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丰收富盈2024年第03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22日起发行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

国家邮政局: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624.8亿件 同比增长16.8%

专题推荐:

Tags:

相关文章

本站推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