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国产新冠疫苗公司走到十字路口:主动收缩还是静观其变?

国产新冠疫苗公司走到十字路口:主动收缩还是静观其变?

2024年01月19日阅读人数88388

(原标题:国产新冠疫苗公司走到十字路口:主动收缩还是静观其变?)

国产新冠疫苗公司走到十字路口:主动收缩还是静观其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有关科兴生物“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方案”文件在网上广为流传,称其“新冠疫苗已全部停产且目前也无新冠疫苗产品销售”,该文件落款为“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简称 “科兴中维”)。

科兴中维是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SVA)旗下公司,代表产品为新冠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

作为一款灭活新冠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于2020年6月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是国内最早获批使用的新冠疫苗之一。

1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市产品咨询电话了解详情,但一直无人接听。

相比科兴中维被曝收缩产线,仍有多款国产新冠疫苗在2023年12月初被纳入紧急使用,涉及康希诺(688185.SH)、沃森生物(300142.SZ)、神州细胞(688520.SH)、丽珠集团(000513.SZ)等多家上市药企。

随着新冠疫苗市场需求“遇冷”,众多布局研发新冠疫苗的企业该如何抉择?是调整收缩战线,还是以静制动等待机遇?

收缩新冠疫苗产线

据科兴控股官网介绍,截至2022年底,科兴累计向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超29亿剂,是全球供应量、接种量最大的国产新冠疫苗。

由于体量巨大,科兴中维被曝收缩产线一事,备受关注。

尽管科兴中维并未对外回应收缩产线的消息,不过,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的一次业务更新电话会,侧面透露了些许玄机。

有媒体报道称,1月15日,持有科兴中维 15.03% 股权的中国生物制药召开业务更新电话会,其间提到,公司认为近期科兴中维事件不会对中国生物制药财报产生影响,长期来看是利好。

上述会议也透露,科兴中维还有其他疫苗在研,多种疫苗在未来5至10年内获批,工厂和相关设备还有持续利用的价值。

不过,中国生物制药方面目前对上述会议内容不予置评。

在科兴中维之前,也有上市药企被传调整新冠疫苗产线。

2023年4月,康希诺旗下负责新冠疫苗生产的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就被传出停产的消息。

“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23年经营生产计划,决定从2023年4月4日开始暂停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2023年4月,网传的一份通知中提到。

公开信息显示,上药康希诺主要负责重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的生产供应。

康希诺当时对外回应,上述措施是“上药康希诺基于目前新冠疫苗需求和市场环境,所进行的一些优化运营决策”。

这一选择,显然是基于对其盈利状况的考虑。

2023年前三季度,康希诺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下降75.17%,主要系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归母净利润则从上半年的亏损8.41亿元扩大至亏损9.85亿元。

而且,据康希诺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7.87亿元,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计提约7503万元,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存货中就包括新冠疫苗的关键物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等等。

不过,2023年12月初,康希诺另一款吸入用重组新冠XBB.1.5变异株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2024 年 1月18日,就新冠疫苗管线的计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康希诺证券部,对方表示,“公司会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疫苗的研发工作,尤其是对于新冠疫苗,如果需要,会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新冠变异株进行必要跟踪。”

事实上,早在2023年年初,康希诺就逐步对外释放将工作重点转向非新冠疫苗管线的信号。

该证券部人士也提到,“目前公司在研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新药申报注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预计在2024年正式申报注册;此外,公司已获批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也在筹备开展临床试验,拟拓展适用人群”。

同样收缩新冠疫苗战线的还有万泰生物(603392.SH)。

2022年12月,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

不过,2023年6月,万泰生物公告称,终止拟投入6亿元的募投项目“鼻喷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并拟将剩余募集资金5.38亿元变更用途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借款。

平台技术研发转向

不过,也有药企表态仍看好新冠疫苗背后的技术平台优势,继续探索相关技术路径的机会。

如沃森生物于2023年12月初被纳入紧急使用的是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 XBB.1.5)(“RQ3033疫苗”),是基于公司与复旦大学、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mRNA技术平台,在一代疫苗即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体)(“RQ3013疫苗”)基础上研发的迭代疫苗。

除了新冠mRNA疫苗本身,沃森生物更看重的是mRNA疫苗技术平台的先进性。

2023年半年报透露,基于mRNA疫苗技术平台,沃森生物与合作方持续推进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流感病毒mRNA疫苗以及针对通用流感病毒的siRNA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工作。

此外,港股上市药企艾美疫苗(06660.HK)也看好mRNA技术平台的储备前景。

据2023年中报,艾美疫苗在研的国内首款针对奥密克戎株BA.5的二价mRNA新冠疫苗已获批在巴基斯坦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目前该临床试验正处于收尾阶段。

“二价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还在正常推进中,不过目前不是公司的研发重点,公司的重心还是推进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其他疫苗管线商业化,因为这一技术平台的应用潜力广阔”,1月18日,艾美疫苗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艾美疫苗在研的人用狂犬病mRNA疫苗临床试验申请,已获CDE受理。

“公司的mRNA狂犬疫苗是国内第一家申报临床获得受理的非新冠mRNA疫苗,技术非常前沿,相关审评会议的流程与以往不同,要求更加严格,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支持mRNA技术平台及产品的创新。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积极与相关机构保持沟通”,艾美疫苗相关人士也提到。

基于mRNA技术平台,艾美疫苗的研发管线中还有mRNA带状疱疹疫苗、mRN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等疫苗。

在布局国产新冠疫苗的药企中,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项目代号:SCTV01E-2)也在2023年12月初被纳入紧急使用。

“公司新冠疫苗的商业化,会根据国家政策和新冠疫情的情况按需推进,不过应该不会再有大额的研发投入”,1月19日,神州细胞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公司布局了先进的重组蛋白疫苗开发平台,除了已上市的新冠疫苗产品,疫苗在研管线众多,包括HPV疫苗、多价肺炎结合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后续也会加快推进其他疫苗产品的研发”。

推荐阅读:

杨润雄:会继续与内地沟通优化“个人游”计划 提高访港旅客便利性

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政策已成定局 市场更关注植田和男的加息信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优化北交所配套制度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专题推荐:

Tags:

相关文章

本站推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