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屋智能 发现好公司|芯导科技业绩重回升势,产品年销超74亿颗,第三代半导体布局能否打开估值想象空间?
发现好公司|芯导科技业绩重回升势,产品年销超74亿颗,第三代半导体布局能否打开估值想象空间?
2025年04月22日阅读人数77625
(原标题:发现好公司|芯导科技业绩重回升势,产品年销超74亿颗,第三代半导体布局能否打开估值想象空间?)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孙华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编辑|韩迅
【导语】
4月16日,芯导科技(688230.SH)披露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芯导科技的营业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增长10.15%;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增长15.70%,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一举扭转2022年以来业绩下滑的颓势。
截至2025年4月21日,芯导科技的股价报收42.77元/股,总市值为50.30亿元。
作为半导体赛道上的“50亿市值选手”,芯导科技的成长价值如何?其能否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容的共振中上演从“小而美”企业到“行业巨头”的逆袭?
4月18―21日,就业绩增长可持续性、产品优势、研发进度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芯导科技证券部发函并致电询问,其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称,公司已知悉相关情况,目前暂无接受媒体采访和调研的安排。
【摘要】
1.业绩重回增长轨道。2024年,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与产品结构优化,芯导科技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扭转2022年以来业绩下滑的颓势。
2.挖掘增量市场场景。目前,芯导科技正在加速推进下一代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并已在氮化镓功率器件、车规级保护芯片等领域抢先落子布局,部分产品已成功实现量产。
3.抓住两大关键:紧盯研发突破与订单增长。短期来看,消费电子仍是芯导科技业绩增长的“稳定器”。长期来看,第三代半导体蕴藏巨大潜力。对于芯导科技而言,新产品研发进度和客户订单是观察公司发展的两大核心指标。
【正文】
一、业绩回升密码:消费电子需求回暖与产品结构优化
2021年12月,带着“国产功率半导体新星”光环登陆科创板后,芯导科技很快遭遇行业周期与消费电子寒冬的双重考验。
财报显示,2022―2023年,芯导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9.33%、4.68%。在业绩阴云下,芯导科技的股价从上市之初的高点110.40元/股一路震荡下探至20.95元/股,累计跌幅达81.02%,市值缩水超八成,投资者信心一度跌入冰点。
不过,2024年,芯导科技的业绩重拾升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0.15%、15.70%。截至2025年4月21日,芯导科技的股价报收42.77元/股,呈回暖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迎来周期性复苏。年报显示,随着5G技术渗透、AI终端普及及新兴消费场景的拓展,当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中国市场在政策刺激与内需增长驱动下实现4%的增长。
作为TVS保护器件领域的主要供应商,芯导科技深度绑定消费电子产业链,其TVS、MOSFET等核心产品需求随终端市场回暖而快速上升。
年报显示,2024年,芯导科技的功率器件业务收入达3.16亿元,同比增长9.57%。其中,TVS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36%,MOSFET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2.07%。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游行业需求复苏的同时,芯导科技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2024年,芯导科技自主研发的SGT MOS产品凭借超低阻抗和超小封装的优势,成功实现量产,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动能。据了解,SGT MOS产品是基于传统沟槽式MOSFET改进的器件,具有导通电阻低、开关损耗小、频率特性好等特点,可应用TWS耳机、智能手表等低功耗场景。
与此同时,芯导科技在TVS产品领域同样取得了重大进展。2024年,芯导科技开发出的超低钳位电压、超大泄放电流的TVS产品,已经通过大客户的性能验证,由于具有优异的钳位电压、电流泄放能力和动态电阻性能,优于同类其他品牌产品而已被客户设计到终端产品中,目前该系列产品已经有多个型号批量出货。
得益于新产品量产及消费电子行业回暖,2024年,芯导科技的功率器件销量达74.10亿颗,同比增长13.80%;功率IC的销量为1.84亿颗,同比增长20.30%。
高附加值产品矩阵的完善亦推动芯导科技相关产品的毛利率提升。2024年,芯导科技的功率器件毛利率为36.29%,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其中,TVS产品毛利率为35.11%,同比上升0.82个百分点;MOSFET产品毛利率为40.92%,同比上升1.99个百分点。
二、下一个增长引擎在哪里?
相较于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巨头,芯导科技的经营体量偏小。
不过,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芯导科技手握120项知识产权,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玩出了“差异化打法”,该公司TVS及ESD产品已成功进入小米、传音、TCL等手机品牌厂商以及华勤、闻泰、龙旗等手机代工厂商的供应链,在境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消费电子市场周期性波动的背景下,投资者不禁要问,芯导科技的未来增长点究竟在哪里?
当前,半导体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新材料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凭借宽禁带、高饱和漂移速度、高临界击穿电场等卓越性能,正崭露头角,有望引领半导体产业新风向。
透视2024年年报,芯导科技并未止步于短期业绩修复,而是加速推进下一代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目前,芯导科技已在氮化镓功率器件、车规级保护芯片等领域抢先落子布局。
在低功耗领域,面对移动终端小型化这一趋势,芯导科技推出了超小封装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以高性能、低损耗、低漏电的优势逐渐打入智能手机、智能眼镜、AR/VR设备等新兴市场领域。
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芯导科技的研发成果引人关注。在650V GaN HEMT(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产品阵列中,芯导科技成功新增了具有90―300mR的P―GaN系列产品。中低压GaN HEMT产品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发中,其中40V产品已顺利通过客户端测试。650V Cascode结构GaN HEMT同样在有序研发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50―3000mR系列产品,为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有力砝码。
在SiC产品方面,芯导科技SiC SBD系列涵盖了 650V/1200V/1700V电压档,其中,650V SBD产品已在PD客户端实现出货,1200V SBD产品正在多家大功率系统客户处进行测试验证,1700V SBD产品也陆续产出。
在IGBT领域,芯导科技IGBT系列产品更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赛道加速突围。2024年,芯导科技650V/1200V 100A以下小电流产品已形成系列化;1200V 100A以上大电流产品仍在持续开发中,1200V 200A芯片已完成定型,1700V 200A正在等待客户认定,1200V 100A/150A、1700V 150A等系列化产品也陆续进入流片产出阶段。
可见,芯导科技正凭借其在低功耗、第三代半导体以及IGBT领域的多点布局,全力挖掘增量市场场景,以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极。
三、抓住两大关键:紧盯研发突破与订单增长
2024年,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回暖以及新产品量产,芯导科技业绩成功触底反弹,重回增长快车道。
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消费电子仍是芯导科技业绩增长的“稳定器”。伴随5G技术普及和物联网生态的日益完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AR/VR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持续攀升。作为深耕消费电子领域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芯导科技凭借成熟的产品体系和优质的客户资源,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复苏带来的红利。
长期来看,第三代半导体蕴藏巨大潜力。随着碳化硅、氮化镓等前沿技术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万亿级市场正在加速打开。芯导科技已提前布局SiC SBD、GaN HEMT等核心产品,一旦技术实现突破并规模化商用,有望开辟全新的增长曲线。
不过,投资机会往往与风险并存。对于芯导科技而言,新产品研发进度和客户订单是观察公司发展的两大核心指标:前者决定了公司能否在技术迭代中保持竞争力,后者则直接反映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若未来两年内,芯导科技能够顺利实现技术攻关并获得新能源领域头部客户订单,成功从“消费电子供应商”转型为“新能源功率半导体平台型企业”,其市场估值中枢或将显著上移。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推荐阅读:
专题推荐:
Tags: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 华为乾崑智驾ADS 4驾到 L3商用元年来了?
- 铖昌科技自4月24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铖昌”
- 【公告精选】瑞芯微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10%;比亚迪2024年度拟10送8转12派39.74元
- ST宇顺: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 川发龙蟒: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力争2025年实现营收83.8亿元
- 发现好公司|芯导科技业绩重回升势,产品年销超74亿颗,第三代半导体布局能否打开估值想象空间?
- 读懂IPO|广信科技业绩高增长背后:超两成未盖章单据缺效力依据,收入真实性待考
- 首家上市农商行季报出炉!江阴银行投资收益飙涨超140%,90后获聘为公司董秘
- 东风猛士M817首批搭载乾崑智驾HUAWEI ADS 4
- 国机重装2024年营收再创历史新高 在手订单显著增长